通海讲堂:陈国华教授详解英汉—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0-25   访问次数:382

    10月17日晚,由我校校办、教务处、学工部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四期“通海讲堂”在奉贤校区通海厅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从语言学视角看英汉、汉英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我的个案”讲座,我校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樊俊以及奉贤校区12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外国语学院王建国教授主持讲座。




    陈国华从求学生涯说起,介绍了独到的翻译观形成过程。从1978年初试翻译,到发现学术翻译问题后发表一篇论文、参观大英博物馆发现参观指南缺少中文版而对其进行翻译,再到负责翻译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英文版,以及参编并翻译《剑桥大学:800周年肖像》,他用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事例从语言学角度讲述了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他通过翻译实例——对莎士比亚的Sonnet 18和论语中“有教无类”、《红楼梦》中“怡红院”等翻译的新解,向同学们传达了“不可迷信权威,要始终有自己的思考”这一翻译态度。最后,陈国华归纳出自己的翻译观:译者应审时度势,根据翻译目的进行更好表达。